從道奇宮參觀完,由卡爾特門出宮後,就可以順遊聖馬可廣場及其周邊了!
來看看孤狗大神的3D衛星圖,我還是第一次用呢,因為覺得這樣更能呈現出聖馬可廣場~
1.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可說是個L型廣場,也有能稱較小那個叫小聖馬可廣場~
2.道奇宮Palazzo Ducale剛介紹完,從4.卡爾特門Carta Gate走出宮,要參觀3.~
See,出宮後就可到3.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Cattedrale Patriarcale di San Marco了!
(狐狗翻: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
幾年前找到的圖更可看出道奇宮,卡爾特門和聖馬可大教堂相對位置~
相信看圖就明白,不用再多做文字說明了!(這種完全清場沒人的機會大概只有剛清晨微亮時才有吧)
聖馬可大教堂是與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齊名的拜占庭風格的建築~
由五個巨大的圓頂主廳和兩個回廊式的前廳所組成,形成一個巨型的希臘十字架~
從孤狗鳥瞰圖可看到教堂融合拜占庭、哥德式、伊斯蘭風格和文藝復興的藝術元素五個洋蔥頂!
不免俗又要來維基腦補一下聖馬可的歷史了:
聖馬可大教堂是義大利威尼斯的天主教主教座堂,也是羅馬天主教會的宗座聖殿~
是世界上知名的教堂之一,並且是拜占庭式建築的著名代表,最初是威尼斯公爵的教堂~
1807起成為天主教威尼斯宗主教區的座堂,也是威尼斯宗主教駐地~
聖馬可大教堂的前身最初建於828年,當初只是總督府當中一座臨時性的建築~
用以存放威尼斯的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卓偷運出來聖馬可的遺骸~
這座教堂後來於832年被一所新教堂所取代,新教堂卻在976年的一場叛亂中被焚毀~
不過於978年重建完成,聖馬可鐘樓的歷史也可追溯至9世紀~
現今聖馬可大教堂的基礎於1063年成型,於1094年完工~
聖馬可的遺骸同一年在教堂柱子旁邊被32任總督Vitale Faliero重新發現~
教堂還附有一座低矮的塔樓,最初被認為是總督府的一部分~
在13世紀的上半葉,教堂前廳和新立面修建完成,大多數馬賽克的鑲嵌工作也同時完成~
教堂圓頂為木製,並融合哥德式的建築架構~
由五個巨大的圓頂主廳和兩個回廊式的前廳所組成~
聖馬可教堂的基本結構與當初已產生大幅度改變,它的裝飾隨著時間的推移也發生很大的變化~
尤其是在第十四世紀,一艘來自東方的威尼斯船隻返回當地~
從一些古代建築上取下材料,添加到教堂的外部~
漸漸地,聖馬可大教堂外牆的裝飾物包含各種大理石和雕刻~
其中有一些裝飾品的年代遠超過建築物本身!
不知是否為這個因素,我看外觀上是用上了百種的大理石柱啊~
聖馬可大教堂從外面可以分為3個部分:下層、上層和圓頂~
下層有五個圓形拱門,兩旁為華麗的大理石柱,旅客可以通過青銅大門進入前廳(被圍籬擋了XD)~
頂部則立有東方式與哥德式尖塔(古蹟容易遇到整修啊) ~
中間大門的尖塔頂部安有一尊手持《馬可福音》的聖馬可塑像~
而象徵威尼斯的飛獅也在其列,而且還打造成黃金飛獅呢,這飛獅在教堂,腳踩的當然是福音書!
在許多世紀中,教堂內外的鑲嵌畫都曾更換過,但是立面外觀的這裡從未改變~
主要是講述聖馬可教堂遺蹟故事,熊熊發現我只有這張照片有較清楚的馬像~
就是照片左中部分有四匹銅馬,稱之為聖馬可之馬Horses of Saing Mark~
外面受風吹雨打的是複製品,真品在教堂內,這真品馬大約於1254年設立於聖馬可大教堂~
這些雕塑的歷史可追溯到古典時代晚期,作者可能是西元前4世紀希臘雕塑家留西波斯~
拜占庭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將銅駟馬雕像從希俄斯島運到君士坦丁堡~
所以聖馬可之馬在君士坦丁堡競技場矗立許久,威尼斯公爵恩裏科·丹多洛後來將馬運到威尼斯~
於1254年安裝在聖馬可大教堂的立面,拿破崙於1797年強行將馬從威尼斯搬到巴黎~
放置在卡盧梭凱旋門,1815年,馬才回到威尼斯,然後因為空污而在外放複製馬~
正立面的鑲嵌畫其中四張來個說明:
左上圖是從埃及亞歷山卓偷運聖馬可遺體的情形,17 世紀的馬賽克鑲嵌畫~
遺體據說是藏在豬肉裡滴,右上圖則是遺體抵達威尼斯,右下圖則是聖馬可的禮讚~
左下圖中央大門則是裝飾著三層羅馬式美術浮雕;最外層是19世紀的鍍金鑲嵌畫(最後的審判)~
最左邊的這幅是聖馬可運入聖馬可教堂的馬賽克鑲嵌畫~
聖馬可大教堂在14世紀重建的原貌在這裡呈現出~
畫中的總督和隨從們穿著拜占庭式的冠袍,正在迎接聖馬可的遺骸~
教堂外依然立有許多不知名的雕像,跟米蘭大教堂一樣~
教堂外觀立有有許多防鴿子站立的鐵線,只不過鴿子還是找得到地方站...XD
排隊進教堂,又被告知不能拍照,但之前網路還是找得到一些內部照片~
現在據說不要用閃燈及明目張膽地拍不停,教堂人員也是睜隻眼閉隻眼不管的~
現在好好喔,博物館可拍照,大教堂也可拍照......嗯,抱怨完畢,講講教堂內部:
聖馬可大教堂內部被希臘式十字結構分割成三個大殿~
這是根據查士丁尼大帝在君士坦丁堡所建造的教堂來設計的~
12世紀時,幾何圖案和動物圖案被鑲嵌在大理石地板上,後經歷許多次修復~
聖馬可大教堂內部裝飾使用的技術是碎塊形工藝(Opus sectile)~
與棋盤形鑲嵌工藝(opus tessellatum),低層牆壁和支柱也完全覆蓋著大理石磚 ~
上層大理石馬賽克磚貼上了金箔(代表天上) ,下層則只有大理石原色(代表人間)~
要不是內部光線並沒很夠,不然上層金光閃閃是要閃瞎人眼啊(讓人不敢直視天堂?!)~~~
所以聖馬可大教堂又有黃金教堂之稱!!
最早的鑲嵌畫可以追溯到西元12世紀—來自東方的鑲嵌藝術品~
這種技術很快被威尼斯工匠們吸收,逐漸運用在聖馬可大教堂裝飾中,並結合拜占庭和西方藝術風格~
西元16世紀,許多頂尖藝術家將這種技術改良後,形成威尼斯自己的鑲嵌技術~
在眾多鑲嵌藝術品中,以中殿上方12世紀修建的《聖靈降臨圓頂》(下圖)~
和13世紀威尼斯工匠修建的《耶穌升天圓頂》(上圖)最壯觀,其中很多雖經大修,至今仍能看出昔日風采!
此外其他各角落圓拱等皆充滿鑲嵌畫,主題涵蓋12使徒的佈道、基督受難、基督與先知及聖人肖像等~
聖馬可大教堂的中後方的祭壇,有用8根彩色大理石柱區隔教堂內殿的聖堂屏Iconostasis~
祭壇上方的半圓拱是全能基督像,祭壇正下方是聖馬可的墳墓,祭壇右側是聖堂的入口~
進去聖堂要另外付費,我們因為免費教堂內都不能攝影就沒興趣再花錢看其他的了~
看完金光閃閃的聖馬可黃金教堂,出來休息一下眼睛和酸痛的脖子...@@
這裡是道奇宮和圖書館間小廣場靠潟湖處,有編號5.的兩個超級高的柱子~
它們是威尼斯的守護門柱,兩石柱上也著威尼斯的守護神~
聽說這兩根石柱間是古時候執行死刑會通過的地方,所以當地威尼斯人是不會從這兩柱間經過滴~
會走的只有我們這些觀光客了!!
柱子上一邊是威尼斯的象徵飛獅,威尼斯各處的飛獅都會抱著一本書,
這邊這個版本是抱著四大福音中的馬可福音,因為它象徵獅->st. Mark馬可->代表復活!
這位是聖迪奧多腳踩著鱷魚(代表海中的邪惡)~
現在石柱上的是複製品,真品在二次大戰中被掠奪遺失~
在聖馬可大教堂前方有這三個紅色旗杆,代表著威尼斯國在最鼎盛時期擁有的三個島嶼:
Cyprus(賽普勒斯)、Crete(克里特)、Morea(摩裡亞)~
廣場上的編號7.摩爾鐘樓Torre dell' Orologio(又稱聖馬可時鐘塔)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工程~
由Giaovan Paulo Rainieri在威尼斯政府委託下於1496~1497年所建~
並於1752、1857與1996年經過多次整修、改建或重建~
鐘樓共有五層,樓頂為穿著獸皮的半人神(被稱為摩爾人) 在敲一個青銅古鐘~
下一層為腳跨著馬可福音的飛獅(請參考上上圖)~
第三層為聖母聖嬰鍍金青銅像與羅馬數字(報時)阿拉伯數字(報分)~
第一層圓拱形通道上方的第二層則是顯示時辰、季節、月相的大鐘~
大鐘的鐘面是由多個同心圓錶盤組成的,最外圍標示著羅馬數字(時),第二層則是12個星座~
這座機械鐘塔不只是當時的數一數二的工藝,同時可以顯示年月日時分~
直到現在,時間的準確度依舊讓人讚嘆不已,只要在廣場活動,依然可在整點聽得到它的報時聲!
據說現任的守鐘人已經傳到的第33代,持續著維持時鐘的保養和維修工作~
是說左邊那個工地鷹架也真是太煞風景......@@
編號6.聖馬可鐘樓Campanile di San Marco是威尼斯的地標之一,就在聖馬可大教堂一點點斜對面~
它就正對著道奇宮的卡爾特門,旁邊是聖馬可圖書館~
聖馬可鐘樓高98.6公尺,構造簡單,下半部是由磚塊構成的巨大柱狀建築,每邊長12公尺,高50公尺~
上方則為拱形鐘樓,共放置了5座鐘,拱形鐘樓的上方是方形建築~
外牆分別由獅子與威尼斯的女性象徵(正義女神,la Giustizia)所裝飾~
鐘樓的最上方則是金字塔狀的尖塔,而尖端上則放置了一個金色的天使加百利形狀的風向標~
現在看到的聖馬可鐘樓造型是在1514年建造的~
不過聖馬可鐘樓後來在1902年突然倒塌,後來在1912年重建完成使用至今~
Larry領隊有建議大家可利用等等吃完中飯後的下午自由活動時上鐘樓登高望遠~
不過張總裁這次旅遊只想選定一個塔登,最後他選的是比薩斜塔~
我又不想和他分別行動,所以威尼斯和佛羅倫斯的鐘樓我們都沒上去...><
佛羅佛斯還好,有另一處高點可欣賞市容(雖然感覺還是不同啦),不過威尼斯的沒上去就真的可惜!
我們沒登上鐘樓,除了不想在有限時間排隊,主要也想好好逛一下聖馬可廣場~
因為下午自由活動我們想走另一邊~
編號1.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是義大利威尼斯的中心廣場~
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可是唯一被稱為Piazza的廣場,其他的廣場無論大小皆被稱為Campi~
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曾稱讚其為「歐洲最美的客廳」和「世界上最美的廣場」~
這裡有三個建築相連成ㄇ字型,左右兩邊之前分別是新舊行政官邸~
中間連接兩棟的叫拿破崙翼大樓Ala Napoleonica~
作為威尼斯的地標,聖馬可廣場受到遊客、攝影師和鴿子的格外青睞~
白天多了鴿子佔地,聖馬可廣場比起晚上大家出門夜遊時還要擁擠啊~~~
我手中沒食物,廣場的鴿子很現實地不理我......
主要的聖馬可廣場是個長方形廣場,長約170米,東邊寬約80米,西側寬約55米~
廣場四周的建築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精美建築~
面對聖馬可大教堂左手邊的一排是舊行政官邸大樓Procuratie Vecchie~
這棟大樓上面的兩層拱廊,這五十個連拱建築建於15世紀~
這裡的一樓多為店面,這棟最有名的是有個油畫咖啡館Grancaffe Quadri~
聖馬可廣場周圍開設有許多咖啡店,桌椅露天擺放在廣場上的新、舊行政官邸大樓前~
是遊人用餐、喝咖啡和聽音樂好場所!
另一邊的新行政官邸大樓Procuratie Nuove~
它1樓最有名的,也來台灣開了分店的10.花神咖啡Caffe Florian~
對面的油畫咖啡館旁還有一家Cafe Lavena,這三家咖啡館會各自請管弦樂隊表演~
三家會有默契地輪流表演,所以走在廣場上可以一直聽到很不錯的音樂演出~
這天我們在這裡時,剛好是花神咖啡在表演,我們就在這裡聽了好一會兒還不停拍照~
花神咖啡於1720年12月29日開幕,明年底就開滿300年啦(要為這個再去一次嗎?!)~
威尼斯的消費貴鬆鬆,坐在這戶外座位,沒點餐就要付人頭費6歐了~
所以我們除了買紀念品並沒打算特別買啥或吃啥,但功課沒做足的後果就是扼腕~
這裡最便宜的Espresso咖啡只要3歐,加個座位費6歐~
就可以在旅遊網站Ucity Guides票選出來"世界10大最美咖啡館第二名"裡裝文青了~
館裡可是佈置了許多畫作,可說媲美很多宮殿,只是畫作主題較庶民些~
其實不想花半毛錢,聽說咖啡館也是可以進去免費參觀的,只是若要拍漂亮館內景~
最好一早就來(花神營業時間9:00-24:00),不然室內可能坐滿人,在不寬的走道上要拍照就不好拍了~
大家可去官網看看花神咖啡館的介紹和簡體中文的menu~
在拿破崙翼大樓這側,就是8.威尼斯民俗歷史博物館Museo Correr,即俗稱的柯瑞爾博物館~
柯瑞爾博物館也是威尼斯市立博物館基金會所管理,這個基金會擁有11座博物館~
還有及廣場旁那個編號7.的時鐘樓,以及沒特別標註,在小廣場道奇宮對面的...
瑪西安國家圖書館Monumental Rooms of the Biblioteca Nazionale Marciana~
柯瑞爾博物館會連到新行政官邸大樓的國立考古學博物館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
編號9.的國立考古學博物館也是這個博物館群的一員~
據說威尼斯這個基金會不但是義大利首屈一指的博物館經營體系~
參觀人數僅次於烏非茲美術館,但總收入超過它,是目前名列前矛的博物館集團之一~
這麼經營有成也是因為他擁有不只一間博物館吧,而且可以利用買一送一送二之類來吸客增加客源~
像我們道奇宮的票,可以免費參觀廣場上的這兩間博物館~
精打細算如我們,吃完中飯的第一件事我們就先來參觀,可惜當時裡面一樣不能拍照~
據說現在也是可以了,可惡...!!!
就只能在入口處的天花板牆壁階梯拍拍了......><話說柯瑞爾博物館是在1830年時~
由威尼斯一位修道院院長Teodoro Correr把他所有收集的藝術品和文件遺贈給威尼斯政府醬來滴~
入口處就還蠻華麗的,原來是茜茜公主—奧匈帝國的伊莉莎白皇后住過的宮殿,難怪難怪!
內部的收藏可媲美威尼斯學院美術館 (Academia)~
主要收藏著貝里尼 (Bellini) 與卡帕西歐 (Carpaccio) 的繪畫,以及卡諾瓦 (Canova) 的大理石雕塑~
這裡可以見識到十六、十七世的威尼斯高根鞋造型,另外拼圖也是從威尼斯開始的遊戲!
館內共有3層樓,分成不同的主題廳,各廳室設計主要是屬於古典風格~
這裡展示威尼斯歷史如地圖、貨幣、航海用具、盔甲和總督用品等~
還有13世紀至16世紀如繪畫、雕刻等的藝術作品~
參觀完科瑞爾通常會直通考古學博物館,查過票後又可繼續參觀~
考古學博物館這裡展示古書籍,古羅馬,希臘和埃及等古人的浮雕、錢幣、與古文物等~
因為沒照片,講多大家也是霧煞煞,大約介紹就是!
原則上我們對於科瑞爾博物館展的東西興趣較大,看得也久~
走到考古學博物館時已有些疲累,再加上它展的東西我們較興趣缺缺~
所以那裡我們算快速瞄過,一個充份利用票券的概念而已~
喜歡參觀博物館的人,若有參觀道奇宮,別忘利用它買一送二的票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