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諾那的圓形競技場可是現今還有在使用的古羅馬競技場!
遊完老城堡和史卡利傑羅橋,就是地圖上A點,我們要徒步逛B至F點(F點標錯要再回去一個交叉路口距離)~
從A走到B的上看到這張舊城圖,有在賣的哦,真的有人想把這個買回家掛嗎?
看維基簡單介紹一下維諾那:
維洛那最初由古代義大利的埃烏加內人建造,公元前550年被古高盧人占領~
公元前約300年波河流域成為羅馬人的領土,公元前89年維洛那成為羅馬帝國的殖民地~
維洛那因為處在多條貿易道路的交界,成為歐洲一座重要的城市~
經過多年被不同家族帝王統治,並一度成為奧地利的領土後,於1866年後回歸義大利~
維諾那也在2000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
莎士比亞的名作《羅密歐與茱麗葉》並以此城為背景,有「愛之都」之稱~
在義大利街頭隨時都可以看到餐廳或咖啡廳的戶外雅座~
每次看到每次都想坐一下,體驗在歐洲尋常街道上露天吃飯喝咖啡的感覺~
這棟建築物頗有來頭,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哈布斯堡王朝(Hapsburg)的家園,現在好像是北約的辦事處之一吧~
對哈布斯堡王朝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維基的介紹囉!
很喜歡義大利的窗戶,每一扇窗都會有木柵窗,有時和牆壁同色有時用對比色都很好看~
義大利街頭民房也常會有這種在牆壁上有某位名人的介紹,那是表示這棟房子他們住過!
這家禮品店賣的東西看不懂,那些彩蛋和復活節有關嗎?!
馬菲洛寶石博物館(Museo Lapidario Maffeiano) ,是歐洲最古老的寶石博物館之一~
這棟18世紀的建築採用改良式的愛奧尼柱式,因為柱子沒凹槽底下又多了底柱~
我很喜歡看古希臘羅馬這種粗大柱子的建築!
過了寶石博物館,旁邊連接著一段維諾那古城的城牆和牆垛(照片遠方)~
城牆部分看得出來新砌的,因為這裡是車道要開洞供車行~
接著就到達維諾那古城最熱鬧也常被公認是全義大利最大的布拉廣場(Piazza Bra)~
廣場周圍環繞著許多的咖啡館和餐館,還有一些著名的建築物~
大瓜爾迪亞宮(Palazzo della Gran Guardia)是布拉廣場南部邊緣的第一座建築~
第90任威尼斯執政官萊昂納多多納托在此建造軍隊營房,工程始於1610年,後因資金短缺而停工~
近200年後,在1808年,建築師朱塞佩.巴爾比埃里被委任設計並花了45年才完成~
現在這棟建築用於會議和展覽之用~
巴爾比埃里宮(Palazzo Barbieri)是維諾那的市政廳,新古典主義風格~
以設計者朱塞佩·巴爾比埃里命名,工程開始於1836年,1848年完成~
這裡的羅馬柱是裝飾性更強的柯林斯柱式~
市政廳旁就是維諾那的圓形競技場(Arena di Verona)~
維諾那這個競技場結構和羅馬競技場相似,但是比羅馬競技場歷史還久遠,建於西元30年~
而且其規模之大,僅次於羅馬的科洛西姆(Colosseum)、拿波里的卡布亞(Capua)而名列世界第三~
阿雷納劇場長152公尺、寬122公尺、高30公尺,呈橢圓形結構,上下兩層有72座拱門~
看臺席位以當地盛產的粉紅色大理石砌成44層,可容納22,000人~
維諾那圓形競技場見證過無情的死刑,留下過市集的喧嘩,還有過激烈的鬥牛演出!
"Arena"在拉丁語中意為"舉辦盛大聚會和活動的場所"~
而自20世紀之後,阿雷納劇場原來的羅馬競技場遺跡早已所剩無幾~
經多年整修,內部仍保存完好,並改裝成歌劇演出場地,舞臺與觀眾席規模之大,堪稱世界第一~
1913年首演威爾第「阿伊達」劇碼,以優美雋永有著無限感傷的愛情悲劇,鋪陳熱烈的浩大場面~
因而開啟有史以來最壯觀的歌劇節序幕,從此這裡變成露天歌劇院場地~
每年50場的歌劇季節目會在7-9月的夏日星空下上演~
而且幾乎所有歌劇界名家都曾在此演出,是全世界歌劇迷不容錯過的活動!
2011年期間在6.17-9.3,劇目也有阿伊達,還有像羅密歐與茱麗葉,茶花女等經典劇目~
今年(2017)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官網介紹及訂票囉~
我們三月底來是沒有機會欣賞的,而因會去參觀羅馬競技場的內部所以旅行社也沒安排入內了~
因為這裡入內參觀也是要收費滴,所以我們就在外面拍拍到此一遊照囉!
另外,維諾那圓形競技場也是被評為保存最好的三個競技場之一~
另兩個是在法國的亞爾(Arles)和尼姆(Nimes)!
廣場中央則有一個騎馬雕像,據聞也是義大利第一位國王Vittorio Emanuele II~
不過我記得Larry有講過義大利軍人騎馬雕像,如果兩隻前腳舉起,表示此人戰死沙場~
如果舉一隻前腳,表示在戰場受重傷後死亡,如果兩隻前腳都落地,則表示此人是自然死亡~
在布拉廣場的Vittorio Emanuele II雕像表示是戰場受重傷後死亡~
但在米蘭大教堂前的Vittorio Emanuele II雕像則是雙腳落地......那到底這位開國國王是怎麼死的啊?!
雕像旁還有一座噴泉,據說是維諾那的姊妹市德國慕尼黑贈送的~
造型說是層層迭沓的阿爾卑斯山脈......嗯,圓形上是很多小三角形啦.....
布拉廣場的西側稱之為the liston,"liston"字本身的意思是指用來鋪設街道的大理石~
在古威尼斯時代,"liston"代表城市裡的某個特定區域,通常是指廣場或廣場的一部分~
像威尼斯本島的liston就是聖馬可廣場啦,維諾那的liston就是指布拉廣場的西側這排~
這裡具有非常多歷史悠久的餐廳,咖啡廳和商店~
每棟不同風格的建築物也反映了歷史帶給維諾那的各種文化影響~
邊邊這棟有拱形迴廊建築是由法國工程師Lesseps在1807年設計的~
在法國人統治時期是貴族居住的地方,只有貴族成員才有從騎樓走過的權利!
這裡每棟建築的窗子都好搶戲,好在當時我是拿DV而不是拿nex5n~
不然我照片裡一定一堆建築窗戶照~哈!
在有歷史的餐廳或咖啡廳前,曬著陽光吃個brunch,看起來也是很愜意~
不過愜意一直是台灣跟團沒有的事,就算高檔團給時間也通常被用來逛街~
所以,我們要繼續從競技場旁的精品大街走到地圖上的C和D景點觀光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