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吃飽飯從松原通(清水坂)走下山到東大路通的清水道站坐公車到四条京阪前站~
再走鴨川旁的川端通到與之垂直的白川筋小道上開始賞夜櫻之夜遊祇園區~
其實直接走路去也不會太遠,我們純粹想充分利用一日公車券搭到爽!!
祇園位在京都東山區,所指的範圍其實沒有明確的定義~
大致是以四条通為中心,西從鴨川畔的川端通起,東到東大路~
南側到祇園甲部歌舞練場,北到新橋通,這三路一點圍成的方形區域就是祇園~
噹噹,白川筋小道往祇園白川方向看,就可以看到這點燈後的白川夜櫻~
夜燈開放時間通常是從晚上5:00-10:00~
至於日期則隨著每年日本櫻花預測時間變動~
總之大概都是落在三月底至四月初這兩個禮拜內的幾天(2025年是3/28-4/6)~
這邊在日本祇園白川宵桜散策MAP中是"川端通"看到的景色~
這裡的櫻花因為兩邊樹枝靠近密集加上點燈的關係~
雖然花況也沒到滿開,但卻是氣氛最好的一區,所以在這裡又是拍不停的狀況~
人潮太多連自拍棒都不能伸太長拍了~XD
白川筋走到繩手通路口,對面就是古色古香的祇園白川~
而白川上的大和橋,先開啟和高瀨川夜櫻類似的小橋流水櫻花和商家構成的景觀~
站在大和橋往鴨川方向看去~
大和橋的另一邊,就是有保留著古色古香町家建築的祇園白川段的小橋流水和櫻花了~
這邊盛開的櫻花離橋比較近,在光線不足也沒腳架的情況下勉強可以拉近鏡頭看櫻花~
走到祇園白川段,回頭看向馬路對面燈光超明亮的白川筋~
祇園白川只有白川邊有櫻花樹也才有打燈,另一邊町家建築沒樹沒燈顯得昏暗~
所以襯得兩邊有樹都打上燈臨近鴨川邊的白川筋夜櫻更加吸睛啊~
祇園白川白天逛我覺得會更美,甚至是夏天綠意盎然配町屋應該也不錯~
新橋通(照片左邊建築物後面那條路)到白川沿岸地區被選定為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
祇園白川這段除了整條道路都是石板路之外~
兩邊建築也多是兩層樓的町屋,現在多為料亭,茶屋以及民宿~
窗外櫻花的襯托下,在這些有味道的町家料亭或茶屋更加顯得有氣質且高尚大了起來~
好喜歡右邊竹簾輕遮下,暖色調的日式榻榻米空間,研判應該是茶屋~
但這些在町屋裡的料亭或茶屋,跟花見小路上的一樣,都是做熟客不做生客的~
意思是從沒光顧過的客戶想上門,需要有原來店家的熟客推薦或帶著來第一次~
不是你來現場排個隊,或是想辦法自己打電話預約就可以上門的店~
除非有奇遇,我這種遊客也只有在窗外看看的份~
一直拍到這家明亮的,看起來是在桌邊料理與服務的懷石料理店~
感覺沒那麼傳統,應該頂多需要先預約不需那"熟客帶領"吧~
祇園白川除了櫻花樹還有柳樹(比較多在河對岸的人行道上,夜晚沒對其打燈)~
在夏天可以看到綠油油的柳樹垂枝和小橋流水町屋構成的美景~
來到最有人氣的巽橋,因為這裡擠滿遊客,我只能拍這種局部的橋身XD~
為何名之為巽橋,因為巽橋位於京都御所的東南方,而巽在八卦裡就代表東南方~
本來想拍拍巽橋這邊很有感的町屋加窗戶透出來的景~
結果白川邊圍欄被加上紅底黑字的漆吸引了我~
這不是在日本寺院和神社裡常見的捐獻香油錢的信眾之立牌?!(日本稱"玉垣")
原來在巽橋對面有間小小的神社,名之為辰巳大明神社~
辰巳和巽一樣,代表位於京都御院的東南方~
這裡祭祀的是辰已大神明和辰已稻荷,是附近商家和藝伎祈求商事繁榮的保佑神~
所以在這一帶傍晚時分是很有機會看到路過的藝伎的~
辰巳大明神社位於三角地帶,一邊是白川筋,一邊是新橋通(白川筋算是接到新橋通)~
新橋通也是祇園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所以整路看起來也是古色古香~
但這裡更低調,除地下的燈籠及一些招牌燈光,烏罵罵的町屋讓我拍幾張手震照片後就放棄了~
回到拍町屋的偷窺樂趣,雖然畫質粗又不清楚但居然拍到真藝伎了~
(不像二年坂遇到的是藝伎裝扮的遊客)~
好不容易上到巽橋擠到橋邊位置,拍了這張如夢似幻的景色~
沒腳架的手持長曝我盡力了~~
過巽橋後的石板小巷也很有味道,濃濃的懷舊情會在這裡油然而生~
這條小巷出去一直直走會接到大馬路的四条通,過個馬路斜對面就是更多人去的花見小路~
遊客熟知的花見小路屬於祇園町南側~
京都有五大花街:上七軒,祇園東,祇園甲部,宮川町,先斗町~
除了上七軒位於北野天滿宮旁,其他四個花街都在四条通附近~
而以這裡祇園町南側的花見小路起,至建仁寺一帶(旁邊就是祇園甲部歌舞練場)~
就是京都五大花街中最大的花街"祇園甲部"~
花見小路裡已是人山人海的人潮啊,圖左是300年歷史的茶屋一力亭~
連門口都是低調的暗,這裡可是聽說有很多名人(如西鄉隆盛)來過~
祇園地名由來與八坂神社有關,在明治時代以前八坂神社名叫祇園社~
這一帶就被稱為祇園,屬於八坂神社的門前町,參拜客是絡繹不絕~
到了江戶時代晚期,祇園的茶屋已多達數百間,還孕育出特有的花街文化~
同時還有歌舞伎劇場"南座"(位於近鴨川旁的四条通上)的誕生~
於是發展成繁華熱鬧的街道(四条通為中心)~
花見小路裡可通人車的大條通道叫公道~
這個時間點公道上進進出出的計程車很多,不是戴客人就是載藝伎~
我們有看到幾個,但人家是行匆匆加上天暗不好搶拍~
我就只能自己欣賞體驗沒照片分享了~
花見小路除了是日本最知名的花街,還有許多深藏不露的米其林星級餐廳~
享譽日本全國的甜點店以及許多以"不接受一見客"(做熟不做生)聞名的茶屋~
大概就是因為這裡的茶屋和高級料亭仍有舞伎表演陪酒歡宴的習慣吧~
這些屋子有的是用格狀窗櫺,有的則是大片木板當百葉窗~
而二樓的窗戶幾乎都裝有竹簾遮蔽,整個非常地有味道~
晚上室內燈光一照,透過竹簾室內若影若現~
有時可看到用餐的遊客或穿梭其中的服務員身影,增加我們類"window shopping"的趣味~
燈火通明的祇園甲部歌舞練場,因每年春天舉辦的舞台表演"都舞"而聞名~
這個歌舞練場本來就是做為1872年首演的都舞之專用劇場而開設的~
第一座劇場建於1873年(明治6年),由建仁寺的分院清壽院改建而成~
除了大通舞之外,也用於訓練會等活動,1913年(大正2年)劇場搬遷至現址~
並建造了純日式風格的建築(照片中"都舞"字樣下那根柱子擋住大半的後方建築)~
1953年(昭和28年)進行了大規模整修,2001年(平成13年)被註冊為國家有形文化財產~
在離開花見小路去八坂神社前,跟街上濃濃日式風格的町屋來張合照留念!!
後記:藝伎已是日本重要文化財~
由於祇園花見小路觀光客過多,為了避免藝伎受干擾被強行要求拍照~
祇園藝場附近的商家已組成巡守隊保護藝伎,而當地民眾組織的祇園町南側地區協議會~
也在2019年底立下"任意攝影者將罰金1萬日幣"規定的看板在私有道路上~
即日起只要未經許可擅自在私有道路(寬幅小於2公尺的連接道)上拍照,就會被罰!
現在去花見小路遊玩的旅客要注意觀光禮貌喔~~
再ps:最近工作忙,本想一篇就寫完"夜遊東山祇園區"~
但實在力不從心,只能先出前半段.後半段就..........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