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完台江觀光船,大家直奔台南中西區三條老街準備開吃~
我們停在海安路下的地下停車場,一出樓梯口就是舊名牛磨後街的正興街~
原先看到水統蓋寫"原牛磨後街"還以為就這街名,原來"原"是形容詞,哈哈!!
牛磨後街是正興街的前身,在古早時期,這裡曾是糖廠的集散地~
繁忙的日夜都有牛隻拉著石磨不停轉動,碾出甘蔗汁用以熬煮蔗糖,這塊區域便被人稱"牛磨後"了~
現在的牛磨後街在觀光的興盛之下,成為人潮聚集的旅遊熱點~
小姑們一進正興街,就直奔這家蜷尾家的霜淇淋而來,蜷尾家霜淇淋每天都會推出兩種不同口味~
手寫黑板上標示今天的兩個散步甜食霜淇淋分別如下......
一個是含咖啡因日本產的抹茶口味,一個是含微量酒精法國產的栗子口味~
兩位小姑一人點一種口味,我考量到彤妹不適合吃含酒精的,所以點了抹茶口味的~
但後來覺得我應該點我更有興趣的栗子口味滴,因為抹茶是綠色的~
彤妹有點顏色控,她最不愛綠色,看到綠色我覺得她的興趣會減掉大半...
那不如點我想吃的栗子直接我吃就好~哈哈
購買人潮很多,排隊結完帳,還要繼續在一旁等一下製作~
一旁有個販賣義式減醣馬卡龍的店家"拾參",看起來也是有不少人潮,但我沒進去看~
因為彤妹在照片左邊那棟兩層樓建築前看魔術表演,我還要看著她...XD
二位姑姑的霜淇淋,看顏色應該知道哪一個是哪一種口味了吧~
蜷尾家的霜淇淋的口碑是用料紮實,口感綿密,我吃的抹茶口味倒是可以感受到這兩點~
但說實在的, 一隻要價120元的霜淇淋,對我真的就屬嚐過鮮就好~
我這味覺遲頓的還是不要亂灑錢的好!!
彤妹因為擠在人群最前面看魔術不願出來,我叫不動~
怕霜淇淋融化我就自己默默的吃掉了(張總裁和公公他們從另一邊過來未到)~
彤妹知道後扁嘴歪臉,姑姑們就去之前有經過的棉花糖機投幣做了支棉花糖安慰她~
果然她就笑逐顏開,喜滋滋的叫拍叫擺Pose都沒問題~
正興街下午時段會封街散步,開車騎車的捧油要注意喔~
來到正興街和國華街交街處,張總裁和公公他們從中正路那頭走進國華街來到這裡~
因此我們繼續往下走,就不回頭走他們走過的路,也放棄他們走過的國華街上的美食了~
第一家來到這個七誠米粿,食尚玩家來採訪過,所以現場也是有不少人潮~
他的招牌米粿和炒米粿都沒了,主要剩原味米粿,我們就買了三盒大家一起分食嚐鮮~
聽說蠻多台南人也愛把煎粿當早餐吃,所以七誠米粿很早就開門營業~
也不知是不是再加上觀光客加持,所以今天早早(應該還不到五點)就一堆東西都賣完了...XD
外皮微焦脆的口感,果然比吃一般蒸碗粿更合我口味,一不小心就和張總裁兩人分食光一盒了...XD
來到台南傳統永樂市場,又是一堆小吃店,永樂市場很多牛肉湯店,排隊的是某家牛肉湯~
因為還沒開門就一堆人排隊,加上家人中有人不吃牛肉,我們也就放棄吃它了~
市場就這樣一間間小店,看起來有那麼點築地市場的FU~
一想到2020年因為疫情取消了原訂四月去日本的旅遊,心情真是鬱卒~
啊,好想出國去日本玩啊,好懷念~
對了,因為忙著吃,所以我這個打混充數的食記照片拍得零零落落,但還是記錄一下我吃了啥~
在市場前,有一個攤車" Fisher Boy 澳洲炸魚薯條 "賣炸魚薯條~
大姑姑有興趣去排隊買了,結果驚豔大家,一致認為這是當天亂吃裡的第一名好吃~
大姑姑排隊買炸魚時我和二姑姑及彤妹走到西門路圓環的"另果"買飲料~
這是張總裁指定要買的店家,他要喝葡萄鮮果特調的飲料~
抿了一口是不錯喝,但我不愛喝甜所以還是買了無糖茶來喝~呵呵
回來驚豔一把fisher boy的炸魚後,又受不了一旁"好味紅燒土魠魚羹"的吸引進去叫了一碗吃~
土魠魚羹是民國25年時由鄭枝忠先生從路邊攤做起,鄭家兄弟在台南開枝散葉~
鄭記土魠魚羹,阿川土魠魚羹和這家好味都是系出同門~
超過八十年老店的土魠魚真的好吃,但羹湯我就沒辦法愛了~
知道台南口味偏甜,但羹湯再補了一些醋,酸味也沒覺得把甜味中和掉太多~
最主要是它的勾芡是我超不愛的比例啊,好味的對我而言勾芡太濃了~
一路吃吃喝喝也超有飽足感了,再晃到神農街去逛一逛消食~
神農街歷史超過300年有餘,是台南保存最好的老街景點~
至今許多房舍仍保留著清代或日治初期的樣貌,還有一些市定古蹟存在其中~
呵呵,之前沒做功課,只能事後找補,補多少算多少囉~
神農街早在清朝時就是五條港區最主要的鬧街~
近年來這些老屋很多被改造成神農街美食,酒吧,民宿和文創店家~
神農街也成為來台南除了赤崁樓,安平古堡這些響噹噹的必來之外,另一個必遊必拍的人氣景點啊~
好像每年舊曆年後,神農街都會來個元宵花燈展,就是每家都會掛起一排排手繪的紙燈籠~
突然覺得,要看這些高高掛的燈籠美景,需要是傍晚magic hour的時候來最棒啊~
不過跟著家人就不能這麼任性了,白天就白天,隨意逛逛也是自有樂趣一番~
看這窄窄的巷弄裡是滿滿的人潮啊,心不由自主的抖了一下,不想人擠人啊~
以前歷史課本上講的一府,二鹿,三艋舺,那一府指的就是掌控府城經貿的五條港~
後來因為淤積沒落,港區這邊的屋舍就跟著拆除或改建,神農街因為巷道窄改建不易而被保留下來~
也算是因禍得福了啊~
這個彩繪燈籠是彤妹最愛,就給它張獨照了,哈哈!!
神農街巷弄裡還有許多小市集隱藏在其中,結果因為人多地窄,我匆匆幫彤妹拍張燈籠照就閃人了~
除了街邊巷弄裡突然會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個小市集,就連進屋裡可能也會來個這種小驚喜~
像這個前端看著像賣小物的商家,後頭打通另一個相連的屋子呈長條狀~
但後段就像是文創小市集,有幾個小攤位,又留了一面小牆擺了板凳供遊客休息~
當然後面可愛的虎和兔小燈籠牆就被我拍進去了,文創小物啥的都沒拍...
沒辦法,我是不懂逛街的觀光客,買東西只想買像磁鐵類這種虛華的東西~
啥實用小物很少是自己逛到要買的,都是別人聳恿下買的多......
所以看到別緻的裝潢或風景,就抓人來合拍一下~
這個外觀搞個像南義風,裡面賣著台灣柑仔店風小物的店~
我也只在門口瞄一眼,就抓人拍照去也~
這個開得如此花團錦簇而別名特多的三角梅,忍不住也給它一張開得霸氣的獨照了~
森弄這個之前好像是個青年旅舍,現在一樓有賣物,但旅舍好像也一樣有在經營的樣子~
這個民宅也是個民宿,我喜歡它復古的鐵窗樣式和白色馬賽克磚外牆,所以又抓人來合影了~
神農街底是一間超高廟:三協境全台開基藥王廟(簡稱藥王廟),是昔日府城七寺八廟之一,主祀藥王大帝~
現在的建築是用鋼筋水泥重建的,古蹟的東西都在廟裡~
但這是間周休二日的廟宇,所以假日來是進不去的,平日也只開到五點半,想來參拜的人要注意時間~
回到神農街口,面向海安路的店家前的燈籠也是很吸睛~
燈籠的燈隨著天色漸暗,也紛紛亮了起來,而我們因為住宿地不在附近~
所以也沒多做停留,準備帶大家回飯店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