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奈良時代(710年-794年),豆腐由日本僧侶從中國傳入日本,剛開始只有王公貴族和僧侶能吃~
到了室町時代(1336 年-1573 年)才漸漸傳入民間百姓的生活飲食裡~
在當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年代,不靠海的京都主要蛋白質來源就靠豆腐~
再加上京都純淨甘甜的硬水質,讓豆腐在京都料理裡站了個重量級的地位~
所以啦,來京都當然要來吃吃這著名的京豆腐啦!
原來貴婦之旅是要享受一頓高級輕鬆的京料理,但想訂的地方都訂不到~
最後好友Lora退而求其次,訂了京都人氣很高的湯豆腐名店"順正"~
順正有兩間:清水順正 おかべ家 和總店 南禪寺 順正~
這次配合換和服地點來吃清水順正 おかべ家~
話說我們參觀完安井金比羅宮後,就往清水寺方向前進~
我們走松原通上山,兩側屋子很多町家建築~
然後沿途也有一些小寺廟,雖說是小寺,看起來也是很有規模的樣子~
靠近清水寺的主參道清水坂的地方,看到有家頗有人氣的冰淇淋店~
這店有季節限定的櫻花口味,而且還強調有加鹽漬櫻葉,二話不說,也跟著排隊交關了!
這裡的冰淇淋就是景點區的價錢,一支350日圓~
一點一點黑黑的就是鹽漬櫻葉,其實味道並不明顯,但增加了點口感~
清水坂上來沒多久,右邊有條岔路進來就會到達清水順正 おかべ家~
清水順正 おかべ家是一棟町家建築,對面較西式的建築是五龍閣,跟順正也是同老闆滴~
回頭看一下來時路,清水坂上看到古京庵對面那條路進來就對了!
這裡地磚貼得很有意思,是一些食材,大家看得出來有哪些嗎?
是創建於1839年的"順正湯豆腐" 有將近200年的歷史了~
在京都看町家建築還是比較有fu(照片中那位背影姐姐的和服今每賣~)
一進屋,就有個長長的等候區,這時約12點左右就已經很多人在等候,感謝旅伴先訂位了!
等待的時候還可以看看廚師製作豆腐料理的實境秀~
要進用餐區了,這個門簾很有趣,是說男男女女都愛吃豆腐嗎?
用餐區很寬廣開闊,讓人覺得就算人多也不會有擁擠感~
進門左手邊有一處圍著中央景觀池的吧台座位,看著窗外噴池吃豆腐也別有一番風味吧~
我們坐另外一邊靠窗的半沙發區,可欣賞窗外的風景——屋頂海~
來看看餐單啦,其實菜單最前一頁是順正豆腐的製作照片我沒拍,再來就是正式menu~
基本上順正有五個基本的豆腐菜色,左邊這個是生葉鍋套餐,右邊是湯豆腐套餐~
兩個都有兩種套餐可選擇(森&櫻)~
右邊是天婦羅田樂套餐和朧豆腐套餐,左邊是豆腐丼套餐和一些單品~
我們選了一個湯葉套餐,這次來還有限定的黑湯葉可選擇,所以我們就選啦!
它是一鍋豆乳湯汁,加熱後產生如豆皮般的薄膜後食用~
跟鍋一起上來的還有熱茶及等等可沾豆皮吃的日式醬油~
豆皮製作有些費時,還等不到第一層完工就先來它的套餐配料了~
不過這不只是一個套餐的配料,我們又另外點個什麼......我忘了......
英文翻譯我也看不懂,懂日文的就去了解套餐有哪些了~
右下角的是朧豆腐,是豆乳剛凝結,但還沒重壓前就撈出來放入水中的未完全凝固狀態~
朧豆腐又稱雪鹽豆腐,吃起來入口即化,口感有點像我們的豆花的獨特豆腐料理~
右上好像不在主菜單裡應是另外點的,算是一個丼飯吧,內容請自行查看......
左邊的野菜天婦羅的野菜看起來很特別,但炸得酥酥的也吃不出是啥菜~
這非常有可能是丼飯套餐裡的菜,蠻多海鮮的,其實我覺得上面有個不是海鮮的反而吸引我~
就是這個,櫻花造型的大根(白蘿蔔),我猜啦,吃起來口感差不多~哈!
我最最愛的豆腐料理—田樂,就是在豆腐上覆蓋一層加了砂糖和味醂調製,並稍微烤過的味噌~
帶著點焦香及燒烤味的微甜味噌,加上厚實的板豆腐,真的是有夠好吃的!!
不知這層味噌加在咱們的臭豆腐上滋味是如何~~~
等到天荒地老了,湯葉鍋的表層開始起皺,表示豆腐皮形成了~
這時可用附的竹籤把表層的皮撈起來,讓下面的豆乳繼續生成豆皮~
豆皮加上日式醬油是蠻好吃的,畢竟我本就是愛吃豆腐的人,所以這當然無懸念地好吃~
只不過每吃一口都需等待良久,真是等到花兒要謝了,所以只能苦笑以對~
這鍋,建議嚐試過一次即可,以後有機會回訪,吃湯豆腐即可!(願意等可桌邊現做豆腐)
在清水清水順正 おかべ家用餐的經驗很愉快,有機會會再訪滴~
2016年三次遊京都都有去順正吃豆腐,但是去南禪寺順正,遊記在其他篇囉!
《盛夏關西親子團體遊》Day2-4南禪寺順正吃晚餐&夜遊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