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要來介紹南禪寺的真正重點了(咦?!)
這紅葉在陽光下真的是會讓人忍不住一直拍一直拍(明明拍來拍去都差不多...XD)
咳咳,言歸正傳,從三門往裡(東)走,在三門與法堂中就是一大片的紅葉林~
剛進來就拍不停,也才在這個時候有團友可以幫忙拍紀念照~
然後大家就各自鳥獸散,我就是到處東拍西拍這一大片紅葉~
見頃到落葉有好有壞,好的是可以天上地下都一片紅~
壞的就是樹上的往往不夠茂密,大景拍起來常有一些枯樹枯枝在其中~
然後南禪寺這裡落葉超多,寺方人員一早都要先掃一堆起來,露出原來草地的綠色~
看到地上紅葉上反射出自己的影子,覺得也是種另類的紀念照呢!
三門到法堂這條路上遊客是絡繹不絕,想要拍沒有人的三門加紅葉林大景是不可能的任務啊~~~
古剎和紅葉的組合一定要拍也要與之合照的啦,為了拍較乾淨沒人的景,可是等了好一下子!
謝謝團友耐心一起等候幫拍~
往僧堂方向拍攝,這裡的紅葉正紅陽光照著也是很吸睛,所以這裡也很多人拍照~
除了紅葉,銀杏也來湊一角,不過銀杏樹上的銀杏葉似乎掉光光,只留下光秃的樹木和滿地黃葉~
這也有另一個風情,除了紅地毯黃地毯,還有這種紅黃綠相間的彩色地毯~
那時還沒看鬼怪,應該學劇中女主角撿幾片紅葉回台灣護貝起來做成書籤才是~
紅葉配上青苔也是好看得不得了~
拍半天總算牛步地移到法堂前,又看到一堆人聚集往同一個方向拍照~
原來是這個角度可以拍到逆光下的紅葉~
紅葉透著光看起來更加夢幻亮麗,陽光讓這片綠意與紅葉更加立體地呈現出來~
鏡頭還是不夠長,人還是不好擠到更好的位置,但這夢幻的景色可是深烙我心了~
鏡頭不好太陽拍不出星芒,但我還是愛南禪寺這片陽光帶來的驚喜!
我還在深深沈浸在這片燦爛時,TONY領隊來領我去境內一個有名的景點~
在法堂側面有一條叉路走進來,可以到達另一個景點,回頭看紅葉中的法堂忍不住又拍一張~
就是被TONY領隊抓來這裡看這個古蹟—水路閣;雖說它是古蹟,但在南禪寺境內它還算年輕~
在一百多年前的明治維新後的時代,京都因首都移往東京而需要重整都市活力~
又因京都是個防禦性高的盆地,雖有桂川鴨川流過,但水資源依然不足需向鄰縣琵琶湖疏水~
所以琵琶湖疏水工程成為重要的政府建設開發的一環,在建造時參考了古羅馬時代的水道橋~
以紅磚砌成,與南禪寺的寺院格調不同,但也因此建設成就了京都的水力發電與和工程~
比如因為此發電而成為日本路面電車的先驅—是京都也是全日本的第一條路面電車—嵐電~
一眼看到水路閣,真的是濃濃的古羅馬水道的形式~
只不過歐洲千年的水道橋是花崗岩造的,水路閣是紅磚砌成的~
看到許多拿著單眼相機的遊客都在拍層層的拱門,我也好奇地跟著拍幾張~
不過拍空景有點撒米西,這裡蠻適合拍人像寫真滴~
水路閣上方是南禪寺三個需收費才能入內參觀的地方之一—南禪院~
南禪院所在地是龜山天皇因鍾情於此處的風光明媚而在此建別宮~
天皇皈依禪宗時也是在此出家,甚至離世後也有部分骨灰葬於此~
南禪院可說是當時別宮的遺跡,也是南禪寺的發祥地~
因曾是別宮,所以裡頭有個可和紅葉相輝映的池泉迴遊式庭園,花300日圓可入內欣賞~
在南禪院外步道走一圈(鐘樓和水道都看了就是沒拍照) 後又回到水路閣~
人潮似乎少了點,從另一邊可拍到紅葉和水路閣同框~
趁人少搞自拍~
然後又遇到TONY領隊也在搞自拍~
於是乎我們倆個又有比較正常的紀念照了~
和和式古寺建築感覺一點也不衝突的水路閣,在現代依然提供著琵琶湖疏水的功用~
快到集合時間,還想逛下去也無法了,都還沒走到後頭的方丈庭園去就要回集合點~
路上這不知按下N多次快門的紅葉林,又是看到一次拍一次~
只要有機會再回到京都,清水寺不見得會回訪(畢竟已去過三次了><) 南禪寺卻會再回來滴~
只是,到時候可能要多準備一些銀彈就是!
整理一下南禪寺境內要花錢才能入內欣賞的景點給自己:
三門:600日圓(看大景)
方丈庭院:600日圓(枯山水庭園及桃山風格門畫)
南禪院:400日圓 (迴游式庭園加紅葉)
天授庵:日楓500日圓,夜楓500日圓
大寧軒:500~800日圓(三柱鳥居,視不同特別公開時段)
金地院:400日圓(國之特別名勝—鶴龜之庭)
(前四個地方經過八年來有漲過價...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