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南方澳漁港後下蘇花公路,來到阿里史冷泉泡個腳和逛逛珍奶博物館找燈泡珍奶~
說起來會來阿里史冷泉是因為我們去的時候蘇澳冷泉在整修~
然後熊熊在google map發現附近有個長條型區域叫阿里史冷泉可以泡腳~
二話不說就來這裡看看啦,這裡前些時候才整修好裸湯的空間(上圖紅框處)~
然後整修前任何時候使用都不用錢免費泡,整修完後假日就要收錢了~
反正我們只是來泡腳,就是旁邊的長條往下挖的紅磚建築~
如果不是整修成這樣,以前大概像是鄉間路旁的大排吧~
裸湯屋對面的入口,冷泉池較寬且有部分遮蔭,是頗適合親子戲水的地方~
冷泉渠道向後延伸至尾端另有個入口,就是進入純泡腳的地方啦~
這裡水深大約到膝蓋上下並不深,適合給小孩子來戲水~
宜蘭境內稱"阿里史"之處有三:羅東,蘇澳及三星~
「阿里史」原指台灣西部巴則海平埔族之「阿里史社」,1804(嘉慶9)年該社結合阿束、東螺、北投、大甲、吞霄等社千餘人翻越中央山脈入五圍(今宜蘭縣內)欲爭地,不遂,流落溪北或返原籍。1806(嘉慶11)年漳泉械鬥,波及噶瑪蘭,以潘賢文為首的彰化阿里史流番,附泉鬥漳,不勝,乃渡河至溪南開墾羅東及沿山埔地,至今羅東鎮的西安里及成功里一帶居住,而留下「阿里史」之地名。後有部分「阿里史社」人移住今蘇澳鎮蘇西里境內,又同治年間陳輝煌領導阿里史平埔族人進墾今三星鄉,在此建立隘墾城仔,兩地亦皆以原社名「阿里史」為遷居地命名。
在蘇澳的阿里史位於今天蘇澳市區中的寶山寺(清水祖師廟)一帶,在這附近有一條溪流流經,被稱為阿里史溪,另外也有冷泉湧出,被稱為阿里史冷泉。今天這個地方已找不到阿里史社相關的遺跡,僅剩地名可追憶過去這個族群的遷徙歷史。
以上資料來自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因為對阿里史這個名稱好奇而查的資料~
阿里史冷泉為經年低於攝氏22度的低溫白礦泉,水質清澈透明,泡起來冰冰涼涼的很消暑~
至今阿里史冷泉仍然不斷吐泡湧出中~~
在1980 年代,蘇西里爭取省府一筆專案補助~
將里民日常在溪邊使用浣衣池及浴場整建成泡腳體驗區與公共浴室~
是的,這泡腳戲水區原先是居民的洗衣區啊,因為據說以冷泉洗衣物會愈洗愈白~
看我倆母女把褲腳捲到大腿之上,是不是也有點要來洗衣的樣子?!
水底是大小不一的鵝卵石頭舖面,我們除了坐在水邊泡腳,也會起來走走做腳底按摩~
圍欄後就是較寬闊有部分遮蔽的戲水區(現在規定要穿泳衣才能下水)~
圍欄上方有做成涼亭的橋,可以坐在橋邊看人泡腳戲水,也可以下來泡腳池這邊泡腳~
我們泡泡腳,走在水中做腳底按摩,順便拍一些紀念照片,大約待了30分鐘後閃人!!
舒舒服服的泡完腳,我們驅車來到奇麗灣珍奶博物館~
奇麗灣母公司是生產咖啡奶茶原料的上島食品公司~
奇麗灣是全球首座珍珠奶茶綠工廠 ,廠區以綠建築建構、生產,以綠色工廠標準設計~
園區保留大量綠地,建築多項創意如引地表冷源做空調、自然風導流、再生能源、低碳等等~
並融入在地環境生態,具有包容性 、人性化和教育功能~
一樓這兩個"珍珠人"爭相吸引小朋友拍照!!
但宗表哥兩堂妹是為了這燈泡珍奶而來的(喝燈泡珍奶,可惜容器無法帶走)~
曾創下最大燈泡珍奶紀錄的奇麗灣,也復刻這燈泡大小裝置在奇麗灣珍奶文化館裡~
文化館裡有宜蘭憲兵隊致贈的Q版小阿兵哥像,彤很感興趣的與之合影(還立正站好XD)~
這是通往二樓的"綠能階梯",我是被它的清水模牆面吸引而拍的照~
但其實它的挑高透明天頂採光取代能源才是它的重點......
二樓就是珍奶的簡介區,不論是原物料或製作機具,以及和其配合的其他食材都在此展示~
所以好好逛這區可以充份了解到珍奶的起源與製作~
彤還沒太多能力看文字說明,就東摸西摸拍拍照了事~
這個長條的三面鏡空間很有趣,彤在這裡玩很久呢~
玩什麼呢,就是不停擺POSE給我們拍照,但她自己也擺得很高興就是,甚至連跳躍也可~
二樓還有一區創業館,介紹創業與創夢的歷程~
冰和小吃是最庶民文化的一環了,彤揹的斗笠應該是現場提供拍照用的~
奇麗灣的三樓,提供來這裡渡假開會團膳等空間利用,以及有個珍珠樂園的小孩歡樂天地~
但不知是時間原因(已近打烊)還是我們沒注意,就覺得三樓沒東西所以啥人氣~
也有可能一上來看到有露台就直奔戶外了~
露台景觀正對著新城溪的河床,遠方是出海口的太平洋~
露台做了兩個秋千,看起來就是給人拍網美照用的~
我們出動兩台相機拍彤盪鞦韆的猙獰網美照~
好吧,歐巴桑也來盪一張,在美景的加持下,我也想網美~
網美不成,來拍母女情深照好了~哈哈哈(現在要叛逆彤姐做這等事應該不會理我XD)
來趟奇麗灣珍奶文化館,可以返老還童哦?!
趕在奇麗灣打烊前一個小時來這裡沾個醬油,就要來去晚上住宿的飯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