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中餐,我們台南市中西區南邊的孔廟逛去!
國立台灣文學館。是臺灣首座國家級文學館,主要蒐集、整理、典藏與研究臺灣近代文學史料~
館址位於臺南市中西區的國定古蹟,前身為落成於1916年的日治時期台南州廳~
台南州廳戰後曾為空戰供應司令部、台南市政府所用~
因經歷不同單位與不同時期使用,致使本建築許多構造因戰爭或年久失修而毀損~
1997年文建會(即今日文化部)選定這裡作為台文館,展開古蹟修復和新建工程~
至2003年修築成為地上二層、地下三層之建築,面貌煥然一新~
2003年10月17日,遙念蔣渭水等先賢成立「台灣文化協會」之精神~
「國立台灣文學館」選定此日正式開館營運!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和官網,有興趣更深入了解的朋友請再去孤狗囉!
現在為台文館的原台南州廳,修築成一地上二層,地下三層的建築~
至於哪邊是古蹟哪邊是新建,應該要入內參觀才知道了,可惜我們來的這天是星期一休館...XD
走過圓環邊的台文館向南一直走,看到紅色圍牆就知道孔廟到了!
台南孔廟,是明鄭時期鄭經採用諮議參軍陳永華的建議,在明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動工~
不僅成為台灣地區創建最早的文廟,清領初期一度是全臺童生入學之所,所以又稱「全臺首學」~
因此孔廟東邊的廟門以「全臺首學」金字橫匾作為登堂之階,是清朝康熙54年(1715年)時修建的~
一進門的這棟大榕樹聲勢真是驚人啊,樹前有一個紀念碑~
是因為在日據時代這邊被當成日軍屯駐所和公學校,所以孔廟結構有受到破壞~
後來日方採取解體修護方式把主建物重建,紀念碑是記錄當時捐輸的各界人士名錄和款項~
入德之門。是清代府學所在的明倫堂的三川門,也就是校門~
當時由各縣選送的學子,就是從這個門入府學進修~
入德之門的涵意就如門上橫匾所寫,要步入"聖域"和"賢關",得從品德的陶冶開始~
明倫堂。即清代府學中的教室,之所以稱之為明倫堂是因為教授倫常為主~
照片裡一進門牆上那隱約可見的大面書法文字,是大學之道的內容~
明倫堂後方還有一個文昌閣,民國68年因年久失修而傾頹,市政府將它拆除,再以水泥結構重建~
文昌閣是孔廟建築中唯一的塔狀建築物,高三層,從圓形的基座往上,分別為方形,圓形和八角形~
可能是蘊涵著"天圓地方,文昌與孔聖之德光被八宇"之意~
文昌閣有開放入內參觀,但當時在排隊,我們就沒跟著排隊等入內參觀了!
孔廟前東西邊分別設有禮門和義路~
兩邊的圍牆都倒掉不見了,只剩大門留下,形成一個有趣的光景~
禮門義路,是依孔廟規制"左學右廟"的原則,在學與廟間原有圍牆~
然後禮門義路則為其出入口;民國初年圍牆傾倒後就未再重建~
大成門。又稱為戟門,是大成殿前的三川門,也是孔廟建築群中最華麗的~
不論是窗櫺,斗拱,獅座,吊筒,雀替,員光等等的木作,樣樣都細緻精巧~
啊不過這位小姐居然在大成門前光腳ㄚ跳舞......XD
她跳她的,我參觀我的,因為進大成殿要收費,之後還有行程要走所以就只在大成門外張望~
大成殿的建築型式是"歇山重簷屋頂",屋頂高度與下方空間幾乎呈現1:1的比例呢 !
屋頂中間有個九層寶塔,象徵孔子的崇高地位;兩側則有雙龍護之,雙龍旁又有通天筒,又稱藏經筒~
通天筒相傳是南宋朱熹修建孔廟時,認為只有孔子思想方能上通天意,所以設置的~
四方的屋角下,還有懸掛共八個的"鐸",鐸代表鐘響,意思就是孔子學說像鐘聲一樣振奮人心!
大成門左右兩側各有兩個祠堂,面對大成門右邊的是名宦祠和鄉賢祠~
左邊的是節孝祠和孝子祠,看起來這裡的祠堂供奉的比較多啊~
參觀完門面,這小妮子還在跳舞,嗯~孔子大人因材施教,應該不介意愛跳舞的女孩吧...|||
泮宮石坊。是清乾隆十四年(西元1749年)建立,台灣知府蔣樞整修為仿木構造的石坊~
石坊有四柱三間,柱前各有一石獅,重簷雙脊形式,石坊中間還有個葫蘆用來辟邪用!
石坊進去是孔廟前的老街,或稱魅力商圈吧,看到滿滿人潮,逛的興緻又減了一半(最後也真沒去)~
離開孔廟往林百貨方向前進,會經過這棟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它是原山林事務所~
約創建於日昭和年間(1925~1945年),專責培育管理林產~
幾經任務改編,之後工作站遷移便由臺南市政府接收並整修,於民國90年(2001年)完工~
並於民國92年(2003年5月13日)公告為臺南市的市定古蹟,因只是經過就不介紹建築之美了~
現在這棟古蹟專門展示文學家葉石濤生平,作品和相關文物!
對面有一座原為台南武德殿,現在為台南忠義國小禮堂的建築,昭和11年(西元1936年) 建~
也是臺灣現存的武德殿中規模較大且在設計與施工品質上較高者,現為直轄市定古蹟~
原臺南武德殿的建築式樣為日本傳統的社殿建築,但材料則為新式材料(鋼筋混凝土、洗石子)~
因為正門在另一面孔廟文化園區,我們走在馬路上看到的是背面~
但這樣看已覺得很有趣,因為這種款式的日式建築通常是木造的,看到洗石子外牆真的很威!
林百貨。在1932年12月5日開幕,是當時臺南第一高樓,且配有電梯、鐵捲門等當時少見的現代化設備~
是日治時期臺南市繁榮的象徵,和比它早兩天開幕的台北菊元百貨並稱南北兩大百貨~
在二次大戰後曾改為其它用途,也曾經長期閒置~
後來公告為市定古蹟,經修復後成為臺灣最古老的西式百貨歷史建築~
2014年6月14日,林百貨以原名再度開幕,轉型為文創百貨,目前由高青開發經營~
在文創產品展示中也有許多懷舊物供大家憑吊欣賞!
一樓叫"台南好客廳",有一角陳設著供民眾坐下休息區就是懷舊小客廳FU~
二三四樓各有是有主題性的文創百貨:台南好設計,好品味和好文化,室內樑柱很歐式!
忘了哪一層樓,是下樓時看到的一個很美的角落,這商品陳設的太不像是要賣的了吧~
五樓的台南好美味,有一中庭的設計,我們真的是上來看建築的,很少走進店內看~
上到頂樓6樓,其實林百貨店俗稱"五層樓仔",但事實上百貨內有面積較小的6樓~
為「折衷樣式」鋼筋混擬土建築,在當時是相當現代化且受注目的(我們其實沒拍到在照片的右邊XD)~
而我們照片後方的屋突,就是電梯井的位置!
那個小面積的6樓大概就位在三角窗位置,裡面有賣冰棒耶,可惜覺得有點貴就沒買了~
頂樓另一角就是全台唯一百貨公司頂樓有神社的頂樓神社,它是在1933年設立的末廣社神社~
頂樓可以看到林百貨對面的土銀台南分行,這裡原本是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
建於昭和十二年(1937年),由勸業銀行營繕課自行設計,東京清水組(清水營造)施工建造~
二次大戰後,民國35年(1946年)臺灣土地銀行成立,這裡就成為土銀的台南分行了~
民國87年(1998年)台南市政府核定為古蹟,現在當然為直轄市定古蹟囉~
要走回民宿附近開車,路上看到另一家也是名店的阿霞飯店,還有另一市定古蹟台灣首廟天壇~
是主祠玉皇大帝的道教廟宇,是台灣"天公三間半"的南台灣名廟~
有興趣的朋友請至維基看看囉!
鄭成功祖廟。為奉祀鄭成功的鄭氏家廟,於1985年(民國74年)公告為臺南市三級古蹟~
為明永曆十七年(1663年)鄭經所建之專祠,奉祀其父鄭成功與其母董氏~
臺灣納入清版圖後,改稱鄭氏大宗祠,又稱昭格堂,近年易名鄭姓宗祠,後來才又回復正名鄭成功祖廟~
大門右邊有個鄭成功的塑像~
另一邊有七弦竹和置有幼年鄭成功及母親田川松的雕像~
因只是路經並沒要停留,所以就沒入內參觀,台南古蹟建築和歷史典故真的需要細細品嚐~
台南真的是一個古城,隨便走隨便有古蹟,如果能好好規劃或許能成為台灣的京都啦~
遊完台南中西區,開車去買了姑丈被託買的堅果塔,本來要北上嘉義看3D彩繪村和玻璃鞋教堂~
但因為有長輩不舒服所以決定直接早點打道回豐原去也,結束這趟嘉南平原二日遊~
另外小小記錄一下這個小妮子的瘋狂事蹟,大家記得她和張總裁與林百貨的合照嗎~
我拍完之後張總裁也幫我和彤拍,結果他一直拍一直拍到變綠燈家人都過馬路去了~
而彤當時很黏她二姑姑,所以她一直回頭張望很緊張她走掉~
所以張總裁一拍完我就抱著彤走過馬路,過完馬路我把彤放下,一抬頭我就不見她人影~
因為往前沒看到她,我以為她跟著人群彎進林百貨找二姑姑了~
我一進去發現二姑姑旁沒有彤,我就知道大事不妙趕快衝出去,大喊彤的名字~
結果她就從我之前抬頭沒看到她的那個方向跑過來~
是她跑太快還是我眼花沒看清楚,我那時明明沒看見人影啊~~~
大家虛驚一場後都用"彤差點要變台南小孩"這句話來陶侃這件事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