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趁著228連續假期(4年前也有229)回豐原,順便去"附近"的清境玩個兩天一夜~
我們前往清境途中先在埔里酒廠中停補給能量~
埔里酒廠特色是聚焦在紹興酒的產製,包含女兒紅,狀元紅和20年窖藏陳紹等~
當時還小的彤姐看著翔表哥出去玩都會壓製的紀念幣~
在產品展售中心看到機台時也要求要一個...可人家是有認真收藏的放收藏簿裡的在收集~
之後出遊也壓過幾個,但現在很想請問彤姐妳:請問那些紀念幣您放哪兒去了........
埔里酒廠在我們參觀後沒多久就重新整修規劃,以全新的PULI旗艦館亮相~
所以我這裡就不多介紹已化為塵埃的舊樣了,有興趣可到官網(請點)上看新館的介紹~
能量補給完就直衝清境山上,中午到達標高2044公尺的博望新村要吃午餐~
博望新村住於清境農場的最頂端,村落約三十戶人家,人口百餘人~
居民主要是從滇緬邊疆撤台的榮民及眷屬,之後部分族人與台灣閩南人或泰雅族原住民結婚~
這些人形成現在這個全台海拔最高,屬於小型眷村聚落的博望新村~
因為高又小,所以這裡沒有像台灣其他做為觀光勝地的眷村繁華熱鬧~
但也讓這個眷村有一種高山裡的寧靜中,飄著帶有滇緬異域風情的FU~
先不急走逛這短小的眷村,要先來去填飽肚子,選了間以擺夷菜為主的美斯樂傣味店~
店外就先立個牌介紹店裡的招牌料理,我們真的三樣都點了~
店內裝潢也是色彩豐富濃厚的異域風~
美斯樂是由隨軍徹退來台的滇緬義民(軍眷)第二代所開設~
狹長的店裡兩面牆上除了料理介紹和名人合影的照片之外,還有早期的歷史年表~
傣味豌豆粉(假日限定):對許多雲南人來說,豌豆粉是記憶中的家鄉料理~
豌豆粉經過瀘,熬煮成糊,冷卻後凝回而成像娘惹糕狀類的澱粉食品加上酸甜調味~
豌豆粉(糕?)口感像布丁,入口咬幾下就化了,要仔細品才感覺得出點豌豆味~
如果加上酸甜醬汁和配料(花生,芝麻啥的)一起入口,大概只有辛香料和花生味了~
招牌之一錦薩:雲南餐桌必備料理,是主要的基本菜餚,就像是蝦鬆的吃法,內容物不同罷了~
內餡是豬絞肉加特殊醬汁和特殊香料(香柳葉)以大火快炒而成~
吃起來的確不像打拋豬的味道,有點微微的酸味,然後真的有醎~
不包生菜吃也可以直接配飯,但可能飯就要吞好幾碗了~
招牌之二包料魚:把台灣鯛從背部劃開去除魚腮內臟洗淨後~
再以香茅草,南薑,辣椒...等約七八種香料塞入魚肚內,魚頭尾對摺綁好油炸~
打開來後就如照片呈現,外層炸得紅黑酥脆,吃起來是略乾,但酥脆的口感我也愛啊~
內層則還保留魚肉的多汁鮮甜,因為包起來炸所以特製的香料味道也融入魚肉,又多層香氣~
若還想更酸就擠片檸檬吧~
然後就在我和包料魚奮戰時,很快的就上了四道菜,我都來不及拍第一個就被吃了一半XD
高山時蔬:講是時蔬,我想絕大多數時候應該都是高山高麗菜了吧~
因為是簡單的快炒並非是蝦醬類的,所以為了彤妹(這時期還是叫彤妹好了XD)就做不辣~
鮮脆的高麗菜大火快炒後味道甘甜可口,難怪我來不及拍照就半盤沒了......
招牌之三傣味椒麻雞:用數十種雲南特有的香料醃製,最後淋上獨門醬汁而成~
味道也跟泰式的有些不同,應該就是不同辛香料的影響~
畫面裡一顆顆暗紅偏黑像花椒的東西,是台灣原生種的山胡椒馬告~
馬告是原住民常用的特色食材,比一般胡椒多了點檸檬香茅類和薑的味道香氣~
在滇緬雲南料理裡還真搭啊~
酥肉:將豬肉以八角,小茴香,桂皮,丁香等醃製後裹上麵糊油炸~
肉本身已有些香料味,吃的時候再沾一旁特製的酸甜醬,真會讓人一口接一口吃不停啊~
當歸雞湯:用新鮮的當歸莖和根加雞肉熬煮數小時而成~
湯頭喝起來是帶著當歸味的雞湯,雞肉小柴,感覺就是道很營養的補湯~
我還是最愛香菇雞湯或蒜味雞湯這兩款啊~
當歸烘蛋:山當歸是山裡常見的野菜,整株都可入菜,根莖燉湯,葉子則可以用炒的或煎蛋~
基本上有些特殊香氣的辛香料葉類都可以這樣來煎蛋吧~
像是最簡單的蔥蛋,還有我超愛的九層塔蛋等,我自己還做過洋蔥烘蛋(不是炒蛋哦~)
美斯樂食物很不錯,我是覺得價錢有點小貴,但在這麼高山上就不要太苛求了,好吃就好!!
這裡還有其他的餐廳,基本上不管叫雲南小吃還是雲南眷村味,還是美斯樂的擺夷菜~
雲南的特色菜大概都會有,有的種類更多,有的會有一人可獨食的餐點...等等~
目前這裡大約有四家餐廳,Google評價都有四顆星以上,大家可以選選看看囉!!
吃飽稍微在眷村不長的街道上散步,遇到了一黑一白兩隻可愛的貓咪~
白貓看起來是貴公子~
黑貓閉起眼....一片黑嚕嚕看不見眼睛......XD
博望新村依然保留著滇緬的在地特色~
在每年十月下旬會舉辦源於彝,白,哈尼等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清境火把節"~
以及哈尼族習俗的"長街宴"(街道上擺起長條桌的紅色筵席)~
大家也可以在那時候來清境,和博望新村的朋友們一起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