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過年假期長,大家比較不會擠在最後一兩日塞車回北部~
所以我們就沒選三更半夜摸黑回家,而是在初六吃完早午餐打包好行李才打道回府~
回家前張總裁想去遊三峽老街,但最後因順路的原因選擇了大溪老街~
我們停在大溪第一公有零售市場附近,因此就從這個市場開始逛起~
這次逛街路線上大概是醬,老街和市場街道算是來回走一回了~
大溪第一公有零售市場是早市,就是我們傳統市場賣蔬果雞鴨魚的攤位~
既然是早市經營型態,再加上過年期間,市場當然沒開,但圍繞市場周圍的店家都開著~
彤在這裡的路邊攤買了一支烤山豬肉香腸吃(最近愛吃起香腸來)~
這家金字塔三角湯圓是間老店,評價兩極,最終在孤狗裡的評價是偏低的~
但在假日人潮依然駱驛不絕,我們也決定來試試它的好壞~
事實證明,真的沒啥東西需要天長地久的執著滴,我覺得不會難吃,但也不值得排隊~
大溪是桃園最早發展的地方,因為地處大漢溪邊,透過小帆船行駛淡水河與大陸貿易興盛~
所以造就大溪的許多商號與商賈~
而日治大正年代正流行巴洛克建築風格~
老街上各商號融合巴洛克式繁飾主義和閩南傳統裝飾圖案~
包括希臘山頭,羅馬柱子和中式的魚,蝙蝠等祈求吉慶的圖案混合~
形成一種大溪專有的特色,而和平老街因開發較晚,所以老屋保存狀況較好~
也因此在大溪老街上保留下來的老屋都很有看頭,街上特色商店林立,十分熱鬧~
大溪拿破崙派是彤當年的彌月禮盒耶,我都忘了為啥會買這個當彌月禮~
因為有試吃,就給彤拿一個吃吃,告訴她這是她生出來滿一個月後買來送人的禮物~
她似懂非懂說反正甜點吃下肚就是了.......
老街在丘陵地,大漢溪河谷在老街盡頭,決定走下去逛逛大溪橋~
彤背景的武嶺橋現在是大溪和桃園的交通要道~
溪邊有個大慶洞,過去曾經是桃園和大溪間往來必經的狹窄隧道~
隨著武嶺橋完工通車後這裡不再重要,桃園市政府將這裡改造轉型成觀光步道出入口~
還邀請藝術家在洞裡牆壁上彩繪當地意象,讓遊客可以路過時駐足欣賞~
可惜洞內在我們去的時間並沒有打燈,雖然不會看不清但不利拍照,我也就懶得拍了~
穿過大慶洞,大溪橋就在眼前了!!
大溪橋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築的懸索橋,從最初的竹木板橋(1934年)~
到日治後期時代改建成全長280m的雙孔鋼索吊橋成今日的樣貌~
但其間因實用性改變或天災等因素而歷經了兩次改建,最後在2001年將之改建~
成為全長330m,共13根橋墩的鋼筋混凝土橋~
改建後的大溪橋,外觀仿造日治時代的大溪古吊橋(所以橋面還看得到鋼索)~
橋兩邊的入口處是復古的拱門造型,加上半圓形式的雕花罩頂,猶如城堡般氣派~
這裡已變成觀光行人自行車道,所以假日時橋上可見街頭藝人身影~
晚上橋開燈後也別有一番浪漫氣息,所以也被暱稱為情人橋,這裡也是看夕陽的好地方~
我們沒等打燈時刻就回頭要往上走~
我們乘坐2017年啟用的16米高透明影觀電梯到丘陵地上的中正公園~
久違的中正公園陀螺裝置藝術啊~
在三口組時代我們代表我父母來吃大表姐兒子的喜宴,順便遊大溪老街,連結回憶一下~
從中正公園走過一些吃喝攤販後重回老街主線上~
這家賣台灣古早味情懷的雜貨店又吸引我們進去看看逛逛,然後天就真的黑掉了~
走回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張總裁想吃這家游記百年油飯,我們一路吃喝沒很餓~
所以張總裁外帶一碗油飯打算車上嚐鮮,我則在附近買了些滷味準備配著吃~
我們回到來時也是有經過的"大溪區多目標體育館aka(吧?)大溪區文化會館"裡吃豆花~
賴媽媽傳統豆花超人氣,也有在老街上開分店,但人潮更誇張,所以我們本就打算回頭再吃~
此時已接近打烊時間,所以人潮少一些~
因為一路吃喝也沒真的餓,所以我們是點一碗共吃~
我們點的配料是花生(張總裁吃豆花的愛料)和芋圓(我的愛料)~
豆花是傳統的黃豆花,做得很綿密,不會輕輕一撈就碎光,但入口即化~
芋圓感覺芋頭和粉的比例應該配得不錯,吃起來Q但也感覺得到芋頭味~
但對我來說是太甜了點,又不是吃冰的可以加冰稀釋~
所以我吃了些料後這碗豆花大半進了張總裁肚子裡~
吃完豆花就開車回台北,本來打算車上吃的東西因為沒有想像中的塞車很快回到台北~
所以是回家吃來著,游記的百年油飯我沒感想,張總裁說不錯但沒驚豔~
滷味是隨便買果然也是一般般,就是不難吃但也沒啥記憶點就是!!
大溪老街的建築特色本來就較為特殊,又因為發展較晚很多都保存下來~
所以它和其老街區別較大,也希望能繼續維持下去,讓我們後代子孫能持續欣賞這歷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