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灣燈會真的是離家近,花兩個周末晚上來走走不為過啦!
話說前一天逛到關燈只逛了源展區和中央展區的東半部,以及市政府前的市民廣場一處~
那邊的其他競賽燈區及更遠的屬於未來展區的信義商圈和四四南村,只能放棄了~
現在要來逛松菸及國父紀念館的西半部!
上一篇松菸的源展區只有經過景觀區那片的客家文化區~
現在從松菸的巴洛克花園裡的原住民文化區開始,首先最吸睛的就是這個很原住民味的:
"和祖靈對話的路徑"(O lalan no sakalalicay ato to'as阿美族語)~
原民的創作會根據創作者的族別附上同族語的作品名稱與解說,客語區的也有哦~
這個作品以原民部落中重要精神象徵-火堆為造型,輔以裊裊升天的白煙傳遞族人對祖靈的思念與祈求~
這個有定時聲光展演,我們剛好也有遇到,順便欣賞了一下!
潛行的靈光(噶瑪蘭語:maqeteReq na tazusa meqidat)
噶瑪蘭族濱海而居,"潛行的靈光"以透過來自海洋神祕深邃的光與線條,匯聚出遠古的有機生命~
現場也持續有些蟲鳴鳥叫(?)的聲音配合這遠古有機生命,感覺真的頗奇幻的~
Vaavaaw讓心跳著(卑南語:Vaavaaw matrektrek)~
心臟造型的花燈,上面彩繪原民的文化,配合現場播放的心跳聲~
真的讓人感到原民來到城市裡生存的希冀,除了勇敢活著,還要綻放原生文化之美~
我和彤妹想和這顆心合照,現場太暗還是太難對到焦了...XD
男澡堂外的女人心事(太魯閣語:Lnglungan kykuyuh quri sapah trmaan nqanqut dsnaw)
以男澡堂作為作品設置地點,造型用女人的雙腳與其呼應,製造出幽默風趣的效果~
澡堂壁上還有投影影片,匆忙看不太明白其所表達意思~
不過這個感覺有些像是傳統(原民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的創作,真的頗有意思~
其實松菸誠品前的大廣場有個副燈"台北兔給樂"~
造型是一個快遞箱,整半點展演時,快遞箱上會有投影內容,表示兔子被快遞來台北的旅程~
最後就是快遞箱上升起的兔頭表示兔來台北了....呵,我們看完展演就閃人,忘了拍照......XD
所以接下來我們直接來到新住民區,首先這個可以進去仰頭瞻仰的叫"我們在這"~
新住民因不同原因而移動著,紛紛落腳在臺北,上頭吊著許多竹材的編織代表著各式文化的融合~
代表新住民來到台灣這個新家,也會共同守護新家園的未來!
我們也進去"瞻仰"了一下,就出來拍合照了~
藝術這個東西,有時很難感同深受......@@但它整體真的蠻美的,我能純欣賞其美感~
"種下台北味道"是我很喜歡的作品,利用松山菸廠曾有個鍋爐房做發想~
圍著一顆大樹做了大半圓的長條餐桌,每個坐位刻上各國旗,桌上刻著文化融合後的台北餐桌料理~
(以上照片擷取自官網)
椅子上的各國國旗,搭配燈光效果,還蠻有低頭找到自己認識的國家的趣味~
而桌上的融合料理圖案,就要發揮一點想像力了~
現場其實有一個QR code可掃,找到創作者對這每一"盤菜"裡圖案的解釋~
我掃了想回家再慢慢對照來看,結果拍沒幾張獨照就被趕路的張總裁催走~
回家想找手機裡掃的網頁來看,結果居然不見了......大家就自己發揮想像力來想這啥菜色唄!
"人人Hito Bito",Hito Bito是日文眾人的意思,這個作品就是以人字型結構設計~
兩個小型的人字匯成一個大型人字,象徵人與人間相互依靠扶持~
我從兩個小型人字之其一拍這張照,所以看不到那個匯成的大型人字~
當時參觀時沒特別了解寓意,就沒在走到大型人字時回頭拍張照了...XD
"星空下的我們",這是新住民參與的共創作品,他們也一起點亮了台北的星空~
從"種下台北味道"的作品旁會接到松菸及大巨蛋於光復南路上的出口~
通往中央展區國父紀念館的人行道在這滿滿璀璨的燈飾照明下~
一旁大巨蛋的怪手和圍籬都暗淡無光直接被忽略了...
過了忠孝東路沿著光復國小外的人行道前行,也是有燈飾,但較普通就沒拍照了~
直接轉進光復南路上國父紀念館的出入口,一入眼就是入口處的這個副燈"蟠龍獻瑞"~
以神氣活現為核心,用老藝新作的手法,讓科技與傳藝聯手~
將科技藝術媒體和動態機械的展演結合花燈光影美學~
來展現蟠龍獻瑞的吉祥之神氣,祈福之敘事~
剛好我們也看到了展演的時候,整場展演配著音樂和燈光表演看還蠻享受的~
張彤彤還因太靠近音箱被音效震得頻頻要後退...XD~
左邊的龍(主要是頭)會有動作,只是頗緩慢,看一下就不會Focus在它身上了~
張總裁說這件作品在網路上有被嗆像殯儀館牌樓,我覺得網友們想太多了吧~
另一個副燈"從心出發",以台灣造型為基座,象徵深根台灣的大樹為主幹~
藍鵲家族駐立於樹端,展演時公鵲會振翅起飛轉一圈,母鵲和雛鳥會抬頭望著它~
下方滿滿是人,基本看不到基座長怎樣,但樹梢的展演還是可以欣賞得到滴~
除了一些主題燈,現場也佈置著兔年相關的燈飾~
像是滿滿的胡蘿蔔燈,還有躍過TAIWAN字樣的兔椅燈及白蘿蔔燈椅~
來到翠湖這邊,湖中及周邊也有許多作品,這個叫"滴光"~
以水滴、花苞待放的姿態呈現,外層佈滿如鱗片一般的裝置,表現出有機生物感~
這水滴狀配合湖中倒影,再配合燈光不時噴出水霧,霧氣裊裊的別有一番風情~
一邊有個玩科技的"風動石",站在指定位置舞動身體四肢,傳送能量讓光影躍動,上面的石頭便可轉動~
這可適合有在上有氧社團(其實是熱舞社)的彤上去表現表現,但她居然不願......
呃,現在青春期真的是提早很早開始又會持續很久了嗎......@@
翠湖中間的亭子也被改造成"祥雲之亭",雲紋的符號傳統上代表著祥和與安逸~
也利用光影投射燈光變化,造成雲朵裡的光影流轉,也很夢幻~
"水行之都",藝術家以水與風為創作靈感,通道上掛的一顆顆球體代表著露珠~
張彤彤覺得是她愛色,要拍一張!(上張祥雲的紫色也是她的愛當然有合影)
繞半圈走到翠湖的另一邊,湖中還有個作品為"揹著月亮的女人"~
我在對面看時還以為是個大蝸牛,後來才發現其實整座不同元素有個主題醬~
作品靈感來自於流傳的一個故事:婦人揹著生病的孩子到山中尋找耆老~
耆老為孩子祈禱祝福,願上天醫治孩子的病痛,使他平安長大......
嗯,大家自行想像一下作品代表這個故事裡的哪個意象吧~
森靈系列之光地輝映(上)水木共生(下)
以雲,木,水,光,風,地元素為主圖,創作出三組森靈系列~
基本上這組作品就是呼應自然萬物間密不可分的羈絆,有些環保意識概念在裡頭~
但我們純粹是路過給彤拍照一下,沒有太多的停留,因為我們時間又要不夠了......XD
在國父紀念館主題建築東西兩側展示各國應援的花燈,其實主要還是推廣他國的觀光為介紹~
所以日本就佔了七八成的花燈,因為有很多縣市贊助啊~
我們這天看到一個特別的是右上角那個,它的花燈名為"觀光火車上的美麗景致"~
這是我們的邦交國聖克里斯多福(聖啟斯)及尼維斯的特色:搭乘觀光火車欣賞島嶼各式獨特景致~
當天我們還看到他們的傳統舞蹈表演~
張彤彤照例選擇她愛的花燈合影,右下角那個"光現印尼"以印尼婆羅浮屠的佛教浮雕群為花燈~
我沒想到彤也會想要合影,原來她純粹是愛那藍藍紫紫的光影,變成綠色橘色的她就不愛了~
哈...佛祖請原諒她~
最後以這個和我們家松山區同名的日本愛媛縣松山市做此次花燈結尾吧~
有機會要去松山市朝聖一下才對得起住在松山區的自己啊~~(什麼怪論?!)
總結今年看完花燈的感想,市政府的燈會和有中央經費的燈會是有一定程度差異的(萬惡的金錢啊)~
不但場地大,形式多,傳統現代結合也增加了花燈的可看性和趣味性~
其實以元宵節看花燈的過節氣氛,我還是愛看傳統花燈多一些~
像松菸或是翠湖及其他沒看到的一些"光"藝術作品,不是不好看,甚至很多我也超愛~
但我覺得那些其實隨便取個名目都可以辦個節出來展,全部放在元宵燈會可惜了~
趕場之下這些不似傳統花燈的創作幾乎就是看個熱鬧而已,啥寓意的當下幾乎無感~
我們還連兩夜都沒看完實在可惜,而且很多作品其實白天看也有特色~
一個不是常態展的燈會來個半日加一晚遊算是專程來捧場很夠了,很少人會像我們一樣特意去逛了兩晚吧~
這次燈會是真的好看又好大,沒全看完也真的超級無敵可惜~
但也感恩今年在台北有這樣美好的台灣燈會可看囉!